古函关

破落古关城,犹能扼帝京。
今朝行客过,不待晓鸡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古函关》是唐代诗人皮日休创作的一首诗词,而非文学作品。这首诗表达了对古函谷关的感慨之情,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的深沉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

皮日休(约834—883),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字逸少,号鹿门居士,是唐代文学“新乐府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创作广泛涉猎了自然景观和社会现实,其作品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风格著称。皮日休在咸通八年(867年)进士及第,之后曾历任多个官职,但最终因政治原因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的一生颇为传奇,既有隐居山林的静谧时光,也有被朝廷重用的政治生涯。

《古函关》这首诗通过描绘古函谷关的历史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于未来的期许。诗中提到了“破落古关城,犹能扼帝京”,这句话反映了古函谷关虽然历经战乱而破败,但仍不失其作为重要战略要地的地位。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不仅表达了对古物历史的尊重,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

皮日休的诗歌创作风格独特,他善于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在《古函关》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古关的描述,引发了对历史的沉思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诗中的“今朝行客过,不待晓鸡鸣”一句,不仅描绘了古代行人匆匆的情景,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诗人对个人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深层思考。

皮日休的《古函关》不仅是一首描写特定地点的诗作,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历史哲思和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古函关》展示了皮日休的诗歌才华,也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特色。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文学成就,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于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