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济禅师

碧峰秋寺内,禅客已无情。
半顶发根白,一生心地清。
竹房侵月静,石径到门平。
山下尘嚣路,终年誓不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济禅师》是唐代诗人任翻的作品之一,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任翻,唐代著名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个人的情感体验。
  1. 诗歌原文
    碧峰秋寺内,禅客已无情。
    半顶发根白,一生心地清。
    竹房侵月静,石径到门平。
    山下尘嚣路,终年誓不行。

  2. 诗作解析

  • 碧峰秋寺内,禅客已无情:描绘了一座寂静的寺庙,在秋天的傍晚,禅客已经离开了红尘俗世,心境如水般澄明。
  • 半顶发根白,一生心地清:形容禅师的头发已经斑白,但他的内心却像莲花一样纯洁无瑕。
  • 竹房侵月静,石径到门平:描述了竹房中月光照进来的宁静,以及通往寺庙门口的石径上的平整道路。
  • 山下尘嚣路,终年誓不行: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生活的拒绝,誓言终生不为尘世所动。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中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作为比喻,如“竹房”、“石径”等,这些景物都富含深厚的文化象征意义。
  • 情感深沉:诗中的情感表达深刻而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禅宗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
  • 结构简洁:虽然诗中包含了丰富的意象,但整体结构紧凑,语言简练,使得读者能够迅速抓住诗意的核心。
  1. 赏析与评价
  • 思想内涵:《赠济禅师》不仅仅是一首描写景色的诗,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和对超然物外生活状态的向往。
  • 艺术成就:该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自然美和哲学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赠济禅师》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它展示了唐代诗人对于人生、自然和精神世界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和禅宗文化的读者而言,这首作品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材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