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桂州江亭呈康端公

独向东亭坐,三更待月开。
萤光入竹去,水影过江来。
露滴千家静,年流一叶催。
龙钟万里客,正合故人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桂州江亭呈康端公》是唐代诗人戎昱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戎昱流寓桂州时,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深情的眷恋与不舍。下面是这首作品的介绍:

  1. 作者介绍:戎昱,字子进,唐代著名诗人,其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感人。戎昱的诗歌在当时就受到推崇,后世亦被广泛传颂。
  2. 诗歌原文
    独向东亭坐,三更待月开。
    萤光入竹去,水影过江来。
    露滴千家静,年流一叶催。
    龙钟万里客,正合故人哀。
  3. 诗歌赏析:首联“独向东亭坐,三更待月开”描绘了作者在江边亭中独自坐着的情景,表达了深夜时分的孤寂与等待之情。颔联“萤光入竹去,水影过江来”则通过萤火虫的光和水的影子,增添了夜晚江边的幽美画面,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孤独感。颈联“露滴千家静,年流一叶催”以自然景象象征岁月的无情和生活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带来的感慨。尾联“龙钟万里客,正合故人哀”则直接点明了自己作为一个远行的游子,正是在与朋友相聚时刻倍感凄凉的感慨。

《宿桂州江亭呈康端公》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五言律诗,也是唐代诗歌艺术成就的体现,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风貌,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了解和赏析,可以更好地领略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