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别望有归,叶落望春晖。
所痛泉路人,一去无还期。
荒坟遗汉阴,坟树啼子规。
存没抱冤滞,孤魂意何依。
岂无骨肉亲,岂无深相知。
曝露不复问,高名亦何为。
相携恸君罢,春日空迟迟。
汉阴吊崔员外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汉阴吊崔员外坟》是一篇唐代诗歌,由唐朝诗人戎昱所作。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个逝者的哀悼,也反映了诗人深刻的生命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汉阴吊崔员外坟》的写作背景与作者戎昱个人经历紧密相关。戎昱是唐代一位举进士未第的文人,他曾在长安、洛阳以及陇西等地辗转生活,这段经历使他有机会接触到多种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他的诗歌往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反映出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戎昱的这种人生经历和思想感情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他曾经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的幕下任职,这为他提供了观察政治和社会的机会,使他能够以更为广阔的视角来审视周围的世界。
从文学形式上来看,《汉阴吊崔员外坟》属于唐代的五言古诗。这种诗体形式简洁明了,便于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能够充分展现其深厚的艺术造诣。戎昱在这首作品中的应用,使得诗歌既具有唐代古诗的韵味,又融入了个人的感慨和哲思,使得整首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深度。
诗歌的内容主要表达了对崔员外坟墓的哀思和对生命的思考。通过对崔员外墓地的描述,诗人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之情,还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发出对生死、荣辱等哲学问题的思考。例如,“所痛泉路人,一去无还期”这两句,诗人通过“泉路”这一意象,隐喻了人生的无常和死亡的不可避免性。而“孤魂意何依”则揭示了人们在面对死亡时感到的孤独和无助。这些内容都体现了诗人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理解。
《汉阴吊崔员外坟》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它更是诗人对生命、死亡、社会现实进行深刻反思和表达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可以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还可以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及其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