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对雨

南馆垂杨早,东风细雨频。
轻寒消玉斝,幽赏滞朱轮。
千里巴江守,三年故国春。
含情非迟客,悬榻但生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早春对雨》是唐朝诗人羊士谔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出自《全唐诗》卷七百九十六。这首诗以其轻柔细腻的笔触和情景交融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明朗的早春春雨图。

在《早春对雨》中,诗人以“南馆垂杨早”开篇,描绘了春风拂过南馆时垂杨的嫩绿,紧接着“东风细雨频”点明了细雨绵绵的背景。这种自然景象的描写不仅体现了春天的气息,也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能力。

诗歌中的“轻寒消玉斝”,“幽赏滞朱轮”等句子,不仅描绘了初春时节微寒的气候特点,还通过使用“玉斝”“朱轮”等意象,营造出一种优雅而宁静的氛围。这些诗句不仅增强了诗的意境,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诗意的环境中,感受诗人的情感流动。

诗中“千里巴江守,三年故国春”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和感慨。这种情感贯穿全诗,使诗歌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一次深情的抒发。

《早春对雨》中的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味,如“玉斝”和“朱轮”这样的用词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美感,还加深了读者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整首诗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将春天的美景与诗人的情感巧妙融合在一起,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早春对雨》作为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因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而值得一读,更因其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的重要地位而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于喜爱古代诗歌的朋友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了解唐代文学的一个窗口,也是学习古典诗歌写作技巧的好材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