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池荷花

蝉噪城沟水,芙蓉忽已繁。
红花迷越艳,芳意过湘沅。
湛露宜清暑,披香正满轩。
朝朝只自赏,秾李亦何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羊士谔创作的《南池荷花》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唐代诗歌,诗中赞美了南方夏日池塘荷花的美丽。羊士谔(约762~819),字子高,泰山(今山东泰安)人。他是唐德宗贞元元年礼部侍郎鲍防下进士,顺宗时累升至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厌恶而被贬至汀州宁化尉。在元和初年,宰相李吉甫赏识其文学成就,得以擢升为监察御史,并掌制诰。

羊士谔的《南池荷花》原文如下:

蝉噪城沟水,芙蓉忽已繁。
红花迷越艳,芳意过湘沅。
湛露宜清暑,披香正满轩。
朝朝只自赏,秾李亦何言。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南池荷花盛开的景象,通过对荷花与红花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勃勃。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热爱之情,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唐朝文化繁荣的背景下,诗歌创作成为了文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途径。羊士谔的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受。

羊士谔的《南池荷花》作为唐代诗歌中的一朵奇葩,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后人的喜爱,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社会的文化氛围以及当时的文学创作状况,同时也能更深入地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