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感物寄长安亲友

晴天春意并无穷,过腊江楼日日风。
琼树花香故人别,兰卮酒色去年同。
闲吟铃阁巴歌里,回首神皋瑞气中。
自愧朝衣犹在箧,归来应是白头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郡斋感物寄长安亲友》是唐代诗人羊士谔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在远离家乡和友人时所感受到的孤独和思念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晴天春意并无穷,过腊江楼日日风。琼树花香故人别,兰卮酒色去年同。闲吟铃阁巴歌里,回首神皋瑞气中。自愧朝衣犹在箧,归来应是白头翁。

  2. 诗歌鉴赏

  • 情感表达:诗中“晴空万里,春风无边”,传达出作者在特定时刻对自然美景的欣赏。然而,这种美好并未带给作者太多的安慰,相反,他更感到了与故乡和朋友的分离之苦。这种对比加深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艺术特色:羊士谔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琼树花香”象征着远方的亲人和朋友,而“白头翁”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的衰老。
  1. 创作背景
  • 羊士谔在远离长安的地方任职,远离了他的亲人和朋友,这种孤独和思乡之情使他创作了这首诗。
  1. 文化意义
  • 《郡斋感物寄长安亲友》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唐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1. 文学价值
  • 羊士谔通过这首诗展示了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尤其是他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能力以及对情感的深刻把握。

羊士谔的《郡斋感物寄长安亲友》不仅因其艺术成就受到赞誉,更因其深刻的情感表达而具有深远的文化和历史意义。这首诗不仅是羊士谔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更是唐代文人群体生活状态的一个缩影。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代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