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授太学国子监司籍之职因赋

九重天子重英豪,御殿传恩赐绿袍。
乐道直欲学商尹,致君恒切佐唐尧。
琼林日照宫花灿,金榜风摇姓字高。
幸荷召颁入太学,相期联步觐天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除授太学国子监司籍之职因赋》是唐代诗人何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接受太学和国子监职务的荣幸以及为国家服务的愿望。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1. 作者简介:何坚是唐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及个人的思想情感。何坚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受到了一定的赞誉和影响,其作品常常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深刻的主题。
  2. 原文内容:诗的原文如下:“九重天子重英豪,御殿传恩赐绿袍。乐道直欲学商尹,致君恒切佐唐尧。”这些句子不仅描绘了皇帝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学者的期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己学习的目的和为国尽忠的决心。
  3. 艺术特色:何坚在这首作品中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通过描绘皇宫的壮丽景象和科举考试的高光时刻,展现了国家选拔人才和重视教育的重要性。这种艺术处理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作品具有了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4. 历史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政治开放的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文人士大夫阶层积极参与到国家治理中去,希望通过自己的才能和服务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何坚作为其中的一员,其作品自然也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特点。
  5. 社会意义: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除授太学国子监司籍之职因赋》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还传达了一种对于知识分子角色的认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唐代,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和社会对于学术成就的重视,像何坚这样的文人开始更多地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去,这对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除授太学国子监司籍之职因赋》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志向与抱负的文学作品,更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它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教育和人才的高度重视,以及文人对于国家责任的认识和承担。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状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