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树烟含瑞气凝,凤池波待玉山澄。
国人久倚东关望,拟筑沙堤到广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鸡树烟含瑞气凝,凤池波待玉山澄。
国人久倚东关望,拟筑沙堤到广陵。
《献淮南师》是唐代诗人李嵘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李嵘深厚的文学功底,还体现了他在政治环境中的敏锐洞察力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献淮南师》通过描绘一幅宁静而充满希望的画面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诗中的“鸡树烟含瑞气凝”与“凤池波待玉山澄”形成了鲜明的视觉与象征对比,前者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后者则暗示着国运的起伏变化,反映出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时局的深刻思考。
从历史背景来看,李嵘生活在唐末,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剧烈的时代。诗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创作诗歌,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和对理想政治状态的追求。在诗中,“国人久倚东关望,拟筑沙堤到广陵”一句揭示了当时民众对于国家未来领导者的期待与信任,展现了人民对稳定和繁荣的渴望。
《献淮南师》不仅是李嵘文学成就的体现,更是其政治智慧和社会责任感的展现。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唐代社会的复杂性和文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生活状态及其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