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同事弗同,穷节厉阴风。
我役流沙外,君朝紫禁中。
从容非所羡,辛苦竟何功。
但示酬恩路,浮生任转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时同事弗同,穷节厉阴风。
我役流沙外,君朝紫禁中。
从容非所羡,辛苦竟何功。
但示酬恩路,浮生任转蓬。
《青海西寄窦三端公》是唐代著名诗人吕温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体验和志向追求,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矛盾与问题。
吕温生活在唐朝晚期,其作品不仅体现了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治氛围。诗中“时同事弗同,穷节厉阴风”展现了他对于时代背景下个体坚持原则的无奈与辛酸感受;“我役流沙外,君朝紫禁中”则揭示了当时政治权力斗争的激烈以及个体在其中所承受的压力和困境。
吕温的诗歌风格以豪放、深沉而著称,此诗也不例外。通过对比“我役流沙外,君朝紫禁中”,吕温不仅表现了自身在外漂泊的孤独与辛劳,还暗喻了对朝廷内权势之争的不满与忧虑。这种情感上的冲突与现实生活的无奈,构成了诗中强烈的情感张力。
《青海西寄窦三端公》不仅是吕温个人的抒情之作,它还是唐代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感受到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与思想情感,还可以洞察到那个时期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吕温的《青海西寄窦三端公》不仅是一首诗,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射出唐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与社会现实。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文学的丰富内涵,也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社会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