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府试赎帖赋得乡饮酒诗

酌言修旧典,刈楚始登堂。
百拜宾仪尽,三终乐奏长。
想同莺出谷,看似雁成行。
礼罢知何适,随云入帝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河南府试赎帖赋得乡饮酒诗》是唐代诗人吕温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作者对乡饮酒礼的深刻体会和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吕温,字和叔,一字化光,唐河中人,德宗贞元十四年进士,次年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他与王叔文关系密切,曾参与政治活动。然而,在政治风波中,他被贬为道州刺史,后迁衡州,最终因政见不同而病逝。
  2. 诗歌原文:酌言修旧典,刈楚始登堂。百拜宾仪尽,三终乐奏长。想同莺出谷,看似雁成行。礼罢知何适,随云入帝乡。
  3. 诗歌注释:酌言修旧典,刈楚始登堂 - 原意指斟酌礼仪,修订旧制,开始登上大堂。百拜宾仪尽,三终乐奏长 - 表示百次行礼完毕,三次音乐演奏结束。想同莺出谷,看似雁成行 - 比喻心情畅快如莺鸟飞出山谷,心境宁静如雁阵排列。礼罢知何适,随云入帝乡 - 表示礼仪结束后不知去向何方,如同随风而去,进入神仙的居所。
  4. 诗歌赏析:此诗通过描绘乡饮酒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感悟。诗中“想同莺出谷,看似雁成行”等句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宴会之中,感受到诗人的喜悦与自在。此外,诗的结构严谨,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充分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5. 创作背景:吕温的这首诗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礼仪文化的尊崇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当时的政治环境使得许多文人不得不参与政治斗争,但吕温以其文学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人们的认可。因此,他的诗作不仅体现了个人情感,还蕴含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注。
  6. 艺术特色:吕温的这首诗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首先,它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使诗歌意境优美而深远。其次,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有人物动作的刻画,使整首诗充满了动态感和生命力。最后,吕温善于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感情,使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河南府试赎帖赋得乡饮酒诗》不仅是吕温个人的代表作,也是唐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风貌,以及他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艺术追求和创作特点。同时,吕温的诗歌作品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资源和灵感来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