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州北池放鹅

我非好鹅癖,尔乏鸣雁姿。
安得免沸鼎,澹然游清池。
见生不忍食,深情固在斯。
能自远飞去,无念稻粱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道州北池放鹅》是唐朝诗人吕温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和自由生活向往的情感。吕温,字和叔,号化光,河中(今山西永济)人。他出生于公元772年,是封建时代非常难得的一位开明法学家和法律实践者。

《道州北池放鹅》原文如下:

我非好鹅癖,尔乏鸣雁姿。安得免沸鼎,澹然游清池。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我非好鹅癖”表明诗人并不特别喜欢鹅,而次句“尔乏鸣雁姿”则暗示着鹅的鸣叫声缺乏吸引力,可能是因为它们不够悦耳。接下来的两句“安得免沸鼎,澹然游清池”展现了诗人对于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清澈池塘中的羡慕,渴望远离人间烟火,与自然和谐共生。最后两句,“见生不忍食,深情固在斯”则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珍惜和同情,即使是生灵也有着不可剥夺的权利,不能为了生存而牺牲自己的本性。

吕温是一位文学造诣深厚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善于运用细腻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在《道州北池放鹅》这首诗中,吕温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对自然的描写,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吕温文学创作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道州北池放鹅》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吕温作为唐代诗人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他深邃的思想和崇高的道德情操。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赞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