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病厌厌三伏尽,商飙初自水边来。
高峰枯槁骨偏峭,野树扶疏叶未摧。
时序追牵从鬓改,蝉声酸急是谁催。
云门不闭全无事,心外沈然一聚灰。
山中病后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中病后作》是唐代诗人李山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哲理内涵,在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山中病后作》不仅是一首抒情之作,更蕴含着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李山甫的生平不详,但从诗歌中可以窥见其深厚的文学造诣。作为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和文人的精神面貌。通过《山中病后作》,不仅可以体会到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还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山中病后作》原文如下:
卧病厌厌三伏尽,商飙初自水边来。
高峰枯槁骨偏峭,野树扶疏叶未摧。
时序追牵从鬓改,蝉声酸急是谁催。
云门不闭全无事,心外沈然一聚灰。
“卧病厌厌三伏尽”描绘了诗人因病卧床,随着夏日炎热渐渐退去,内心也随之感到一丝宽慰。接着,“商飙初自水边来”表达了诗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商风从远方吹拂过来,带来了一种清凉与宁静。
诗中的“高峰枯槁骨偏峭”,形象地描绘了山峰高耸入云的景象,骨节分明,展现出山峰的坚韧与苍劲。而“野树扶疏叶未摧”则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尽管季节已至秋末,但树木依旧郁郁葱葱,显示出生命力的顽强。
“时序追牵从鬓改”反映了时间的流转,以及年华老去的自然现象。而“蝉声酸急是谁催”则以蝉的叫声隐喻生命的短暂和岁月的无情。最后两句“云门不闭全无事,心外沈然一聚灰”,则是诗人内心的写照。他超脱于世俗之外,心境如尘埃一般平静而淡然。
《山中病后作》不仅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也成为了研究唐代文学和李山甫个人生平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与赏析,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唐代文化及其精神风貌,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反思人与自然、生命与宇宙之间的和谐共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