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长城斑竹杖

秦兴版筑时,剪伐不知谁。
异代馀根在,幽人得手持。
细看生古意,闲倚动边思。
莫作鸠形并,空将鹤发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长城斑竹杖》是唐代诗人李频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简要介绍作品的相关内容:

  1. 作者简介
  • 作者李频,唐朝的杰出诗人,字德新,来自睦州寿昌(今浙江建德)。他的诗歌创作以近体诗见长,工于炼句,虽然在艺术上有所追求,却也略感雕琢。他早年便有诗名,曾得到当时著名诗人姚合的赏识,并在宣宗大中八年登进士第,授校书郎,为南陵主簿。后升任武功令,有政绩,累迁都官员外郎,官至建州刺史。
  1. 诗词原文
    秦兴版筑时,翦伐不知谁。
    异代馀根在,幽人得手持。
    细看生古意,闲倚动边思。
    莫作鸠形并,空将鹤发期。

  2. 诗词译文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长城斑竹杖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古代建筑与文化遗产的怀念和敬仰之情。诗中的“剪伐”指的是修建长城时的劳动场景,但具体是谁完成的则无人可知。这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个人的渺小。诗人通过“异代余根在”,表达了即使历经千年,这些古老的文物依然保存下来。而“幽人得手持”,则是指那些能够欣赏并珍惜这些历史遗迹的人。最后一句“莫作鸠形并”,意味着不要过分强调个人的得失,而是应当更多地关注这些文物的价值,“空将鹤发期”,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赋得长城斑竹杖》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描写古诗,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深厚的哲理思考。通过对它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