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里本无名,端居有道情。
睡魂春梦断,书兴晚窗明。
老拟归何处,闲应过此生。
江湖终一日,拜别便东行。
长安书事寄所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唐代文学经典
《长安书事寄所知》是唐代诗人李频创作的作品,它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唐代的文化氛围。在探讨这首诗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背景、内容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李频(769年-833年),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间疾苦,语言朴实自然,深受后人所推崇。他一生游历四方,与许多文人墨客有深厚的交情,因此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友情和旅行的热爱。
《长安书事寄所知》的原文如下:
帝里本无名,端居有道情。
睡魂春梦断,书兴晚窗明。
老拟归何处,闲应过此生。
江湖终一日,拜别便东行。
诗中“帝里本无名”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或权力中心的批判态度,认为在这个繁华的城市中,人们往往失去了真正的自我。而“端居有道情”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追求道德的理想。“睡魂春梦断,书兴晚窗明”描绘了诗人在深夜醒来时,仍然被书香所吸引,渴望继续探索学问的情景。
这首诗不仅是李频个人风格的体现,也是他对社会现实深刻洞察的一种表达。通过对长安生活的描写,诗人展现了一种对平凡生活深深的眷恋和对知识的追求。
在唐代文学的鼎盛时期,李频的这首诗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星辰。它不仅展示了唐代文化的繁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成就,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