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业在东鄙,西游从楚荆。
风雷几夜坐,山水半年行。
梦永秋灯灭,吟孤晓露明。
前心若不遂,有耻却归耕。
陕下投姚谏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陕下投姚谏议》是唐代李频的一首诗。李频,字德新,唐寿昌人,生于公元818年,卒于公元876年。他的一生充满了文学成就和官场经历,其诗歌创作以五言律诗为主,工于炼句,微伤雕琢。
在探讨这首诗之前,有必要先了解李频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李频早年就有诗名,曾拜访成名的诗人姚合,获得其赏识。他的仕途颇为顺畅,从校书郎到武功令,再到建州刺史,每一步都体现了他的才能与努力。然而,尽管他在政坛上有所作为,但内心深处仍有着归耕的愿望。这种复杂的情感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陕下投姚谏议》这首诗中,李频表达了自己对现状的不甘以及对理想的追求。“旧业在东鄙,西游从楚荆。”这句话描绘了他对故土的依恋以及随波逐流的远行心境。紧接着,“风雷几夜坐,山水半年行”两句则形象地展现了他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而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和内心的探索。
进一步解读诗句,“梦永秋灯灭,吟孤晓露明”,反映了李频旅途中的孤独与清冷。他可能在这样的时刻更加深刻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自己的使命。而“前心若不遂,有耻却归耕”,则是他对自己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所做的反思。在这里,“有耻却归耕”不仅是对过去的一个交代,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陕下投姚谏议》这首诗的内涵及其作者李频的心境。这不仅是对李频个人生活的一次回顾,更是对其人生哲学的一次深刻展现。通过对这首五律诗的解读,可以感受到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对于社会、自然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