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州送清彻上人归浙西

风涛几千里,归路半乘舟。
此地难相遇,何人更共游。
坐经嵩顶夏,行值洛阳秋。
到寺安禅夕,江云满石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峡州送清彻上人归浙西》是唐代诗人李频的一首诗词,该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旅途中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未来相逢的期盼。下面将从多方面详细分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诗人生平: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寿昌长林西山人。幼年即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擅长表达个人情感,尤其以山水田园诗为佳作。
  1. 诗歌原文
    《峡州送清彻上人归浙西》一作《送清江上人归东林》。风涛几千里,归路半乘舟。此地难相遇,何人更共游。坐经嵩顶夏,行值洛阳秋。到寺安禅夕,江云满石楼。

  2.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观描绘:诗歌中“风涛几千里”展现了旅途中风浪的壮观与艰难,“归路半乘舟”则反映了归途的不易。这些描写不仅增强了作品的画面感,还深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
  • 人际关系的反映:“此地难相遇,何人更共游”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重逢的渴望。这种情感的流露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的情感深度和复杂性。
  • 哲理的思考:在“坐经嵩顶夏,行值洛阳秋”两句中,诗人通过对季节变换的观察,引发了对于生命无常、岁月流转的感慨。这种哲理的思考增添了诗歌的内涵,使其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离别,而是一种深刻的生命体验。

可以发现《峡州送清彻上人归浙西》不仅仅是一首诗词,它更像是一幅流动的画卷,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