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过源宗上人房

到日值摇落,相留山舍空。
微寒生夜半,积雨向秋终。
度讲多来雁,经禅少候虫。
方从听话后,不省在愁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深秋过源宗上人房》是唐代诗人李频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山居生活和内心的忧愁。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仰。以下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深秋过源宗上人房》的创作时间为唐代,具体年份不详。诗中的“摇落”指的是秋天的景象,“山舍空”则暗示了诗人在此时选择留在山中居住,避开尘世的繁忙。

  2. 诗作原文
    到日值摇落,相留山舍空。
    微寒生夜半,积雨向秋终。
    度讲多来雁,经禅少候虫。
    方从听话后,不省在愁中。

  3. 主题解析

  • 对自然的描绘:诗中通过“微寒生夜半,积雨向秋终”等句,细腻地描绘了深秋时节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而宁静的氛围。
  • 内心世界的反映:诗人通过“度讲多来雁,经禅少候虫”等诗句,表达了对禅宗的淡泊和超然,以及对世事纷扰的无奈。
  • 生活哲学的体现:诗中的“方从听话后,不省在愁中”,反映了诗人在倾听佛法、领悟禅宗真谛的同时,却无法摆脱心中的忧愁和烦恼。

《深秋过源宗上人房》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生态度。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