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薛能赴镇徐方

列土人间盛,彭门属九州。
山河天设险,礼乐牧分忧。
皎日为明信,清风占早秋。
虽同郤縠举,郤縠不封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薛能赴镇徐方》是一首唐代李频创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其创作背景和作品风格均体现了唐代文学的特点。下面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简介:李频,字占父,唐代诗人,他出生于唐高宗咸亨年间,卒于唐文宗大和年间,一生历经唐代多个时期,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视角,留下了丰富的诗歌作品。他的生平事迹虽不详细,但在诗歌中却展现出了他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 诗歌成就:李频在唐代文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诗歌以清新淡雅、意境深远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多彩,而且在形式上也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1. 诗句原文
    列土人间盛,彭门属九州。
    山河天设险,礼乐牧分忧。
    皎日为明信,清风占早秋。
    虽同郤縠举,郤縠不封侯。

  2. 诗意解析

  • 列土人间盛: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列土”意味着土地划分清晰,“人间盛”则是指人世间的繁荣昌盛。这里的“人间”指的是广大的人类社会,而“盛”则强调了社会的和谐与美好。
  • 山河天设险:这句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以及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山河”指的是广阔的自然界,“天设险”则是指大自然的地形地貌具有天然的险峻。这里的“险”既有自然地理上的险要,也有人们对于危险环境的警惕和防范之意。
  • 礼乐牧分忧:这句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礼仪和音乐的重视。“礼乐”指的是古代社会的礼仪制度和音乐艺术,“牧分忧”则是指这些文化娱乐活动能够减轻人们的忧愁和烦恼。这里的“忧”可以理解为社会问题或人民的困扰,而“分忧”则是指分担这些困扰所带来的忧虑。
  • 皎日为明信: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光明、公正的赞美和向往。“皎日”指的是明亮的太阳,“为明信”则是指太阳作为光明的象征,代表着公正、诚信和正义。这里的“明信”强调了光明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期望。
  • 清风占早秋:这句描绘了秋风带来的凉爽和清新的气息。“清风”指的是轻柔的风,“占早秋”则是指在秋天这个季节里,清风成为了人们感受自然的重要元素。这里的“早秋”强调了时间的特殊性,使得秋风显得更加清新宜人。
  • 虽同郤縠举:这句表达了诗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并不因此而自满。“虽同”指的是虽然情况相似,“郤縠举”则是指郤縠这个人曾经被封侯,但在这里诗人用“不封侯”来表示自己的谦逊或无奈。这里的“举”可以理解为成就或荣誉,而“不封侯”则强调了诗人对于名利看得很淡薄的态度。

《送薛能赴镇徐方》不仅是唐代文学中的一篇佳作,也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一扇窗口。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刻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