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供奉喻炼师归天目山

承恩虽内殿,得道本深山。
举世相看老,孤峰独自还。
溪来青壁里,路在白云间。
绝顶无人住,双峰是旧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供奉喻炼师归天目山》是唐代诗人李频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艺术表现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为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也体现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世界。下面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
  • 李频,字德新,唐代诗人,生于睦州寿昌(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后迁居荥阳(今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他初为南陵主簿,后迁至武功令,以治绩擢升为侍御史,再累官至都官员外郎,最后表请建州刺史。李频在任上以礼法治政,深受民众爱戴。
  1. 诗词原文
    承恩虽内殿,得道本深山。
    举世相看老,孤峰独自还。
    溪来青壁里,路在白云间。
    绝顶无人住,双峰是旧关。

  2. 诗词解读

  • 承恩虽内殿:表达了李频虽身处朝廷内殿,却仍心系山林的修行之地。这里的“内殿”,指的是宫廷之内,而“得道”则是指追求道家的修炼之道。
  • 举世相看老:描述了世间人对于李频这样的老者的看法,他们可能认为他已经年老无用,但李频依然坚持自己的修行之路。
  • 孤峰独自还:形象地描绘了李频独自一人行走在山峰之上的情景,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的接受。
  • 溪来青壁里,路在白云间:通过“溪”、“青壁”、“白云”等自然元素,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和谐与美丽。
  • 绝顶无人住: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即山顶上的小屋已经废弃,没有人居住,这象征着远离尘嚣,寻求心灵的净土。
  • 双峰是旧关:通过“双峰”和“旧关”这两个词汇,暗示着古老的山径和曾经的修行场所,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往修行者的怀念和对传统的尊重。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孤峰”、“青壁”、“云路”等,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诗歌,也加深了诗歌的意境。
  • 情感深沉:整首诗流露出作者对自然和修行的深深眷恋,以及对世事纷扰的淡然处之。
  • 语言精炼:李频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每一个词句都经过精心挑选,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既顺畅又富有美感。

《送供奉喻炼师归天目山》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它反映了作者对人生、修行和自然的独特理解,也启示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