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是枕前云,禁鼓无因晓夜闻。
朝客秋来不朝日,曲江西岸去寻君。
寄曹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阳朔友人》是唐代诗人曹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简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深深的思念和期盼。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作者简介:曹邺,字邺之,出生于桂林阳朔县,是晚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曹邺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曾在京城应考十年未果,最终凭借五言古诗得到了礼部侍郎裴休的赏识,并在大中四年(公元850年)进士及第。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以五言古诗著称。
创作背景:此作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曹邺仕途不顺有关。他虽曾九次落第,但因《四怨三愁五情诗》被中书舍人韦悫赏识,得以进入官场。这种经历反映在他的诗歌中,既有对仕途艰难的感慨,也有对友情的珍视。
诗句分析:首句“桂林须产千株桂”,采用了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桂林的桂花繁盛,暗寓作者希望友情如桂花般长久不衰。第二句“未解当天影日开”,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解自己心意的遗憾。第三句“我到月中收得种”,寓意深厚,意味着诗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友人送去祝福,希望能把美好的种子带到朋友身边。末句“为君移向故园栽”更是将这份情意深长地传达给了远方的朋友,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执着追求和珍视。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表现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诗人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珍重。
《寄阳朔友人》不仅展现了诗人曹邺深邃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友情的崇高价值。这首诗作为文学作品,其艺术特色、历史地位以及文化价值都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