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厌栖林趣,犹怀济世才。
闲眠知道在,高步会时来。
露滴从添砚,蝉吟便送杯。
乱书离缥帙,迸笋出苔莓。
异果因僧摘,幽窗为燕开。
春游何处尽,欲别几迟回。
留题姚氏山斋
介绍
《留题姚氏山斋》是唐代诗人李频的作品。《留题姚氏山斋》以其优美的文字、深邃的意境以及丰富的情感,成为唐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下面将对其具体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诗歌原文:
未厌栖林趣,犹怀济世才。
闲眠知道在,高步会时来。
露滴从添砚,蝉吟便送杯。
乱书离缥帙,迸笋出苔莓。
异果因僧摘,幽窗静不哗。诗歌赏析:《留题姚氏山斋》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和自然景观的五言排律,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与深刻感悟。通过“未厌栖林趣”等诗句,诗人展现了他对山林生活的深深眷恋,同时也透露出他希望借助这种生活方式来实现个人的抱负和社会的理想。诗中还描绘了山间的景色,如“露滴”、“蝉吟”、“乱书”、“迸笋”,这些细节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田园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自然之中。最后两句“异果因僧摘,幽窗静不哗”更是巧妙地将人与自然、现实与超然融为一体,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相融共生的哲学思想。
作者简介:李频(约818年——约876年),字德新,唐代后期诗人。他的一生虽短暂,但创作生涯却异常辉煌。李频自幼读书勤奋,博览强记,对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敏锐的领悟能力。他曾担任寿昌县令穆君游灵栖洞时的随员,并在游览过程中即景吟诗,展现了其过人才华。他的诗作多以描绘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脱俗,语言质朴无华,充满了自然之美和个人之志的追求,因此深受后人的推崇和喜爱。
诗歌背景:此诗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个人经历密不可分。据传,李频在担任寿昌县令期间,曾多次游览灵栖洞,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其中,《留题姚氏山斋》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的“姚氏山斋”很可能是一处文人雅士常去的隐逸之地,而诗人通过对这个地方的描述,不仅赞美了那里的自然环境,更寄托了自己的情怀和理想。
文化价值:《留题姚氏山斋》不仅是李频个人文学成就的代表,也是唐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示了唐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追求,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这首诗不仅丰富了唐代文学的内涵,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审美经验和思想启示。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留题姚氏山斋》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该诗运用了大量的描写性语言,如“露滴”、“蝉吟”、“乱书”等,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营造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意境。其次,李频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了生命和情感,如“乱书离缥帙,迸笋出苔莓”,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生命力和活力。最后,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山水田园的宁静美好,也有超然物外的禅意,使得整首诗的艺术效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留题姚氏山斋》不仅是唐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通过对它的学习和研究,不仅能够领略唐代诗人李频的文学才华,还能够深入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与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