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移晦日为中和节

皇心不向晦,改节号中和。
淑气同风景,嘉名别咏歌。
湔裙移旧俗,赐尺下新科。
历象千年正,酺醵四海多。
花随春令发,鸿度岁阳过。
天地齐休庆,欢声欲荡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皇帝移晦日为中和节”是唐代诗人吕渭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皇帝的赞美和祝福之情。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唐代的文化繁荣,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吕渭,字君载,河中(今山西永济西)人。约于玄宗天宝中登进士第,肃宗时避地越州。代宗广德元年至大历五年间任越州兵曹参军,与鲍防、严维等人联唱,结成《大历年浙东联唱集》。后历任永康令、浙西节度支使等职。

  2. 创作特点:《皇帝移晦日为中和节》整体结构为七绝,每句四字,共四句。诗中通过描绘节日的热闹景象、皇帝的英明统治以及对国家的祝愿,展现了唐代盛世时期的政治清明和社会和谐。

  3. 诗歌赏析:吕渭的这首《皇帝移晦日为中和节》以清新脱俗的语言,将节日的喜庆气氛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完美结合,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花随春调查,大过年阳过”,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崇尚。

  4. 历史意义:该诗的创作不仅是对当时政治和文化生活的反映,也是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在唐代这样一个文化昌盛的历史时期,此类文学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吕渭的《皇帝移晦日为中和节》不仅是一首表达节日气氛和对皇帝赞美的诗歌,更深层次地体现了唐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唐代文化的繁荣与多样性,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