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侍御入朝

十年犹执宪,万里独归春。
旧国逢芳草,青云见故人。
潘郎今发白,陶令本家贫。
相送临京口,停桡泪满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崔侍御入朝”是唐代诗人李嘉祐创作的一首诗。诗中通过描述崔侍御的归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深厚的情感和不舍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唐代文人的豪迈情怀和对友情的重视。

李嘉祐,约公元719年—公元781年左右,赵州(今河北石家庄赵县)人。他是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年)进士,历任秘书省正字、监察御史等职。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在《送崔侍御入朝》这首诗中,李嘉祐用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那份深深的离愁别绪。

诗的原文如下:
十年犹执宪,万里独归春。
旧国逢芳草,青云见故人。
潘郎今发白,陶令本家贫。
相送临京口,停桡泪满巾。

“十年犹执宪”一句展现了崔侍御长时间执法的经历,尽管时间流逝了十年,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职责,这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和执着。紧接着的“万里独归春”,则表达了崔侍御在漫长的旅途中所经历的艰辛和孤独感。

“旧国家遇到芳草”与“青云见故人”两句,描绘了崔侍御回到家乡后的美好景象,家乡的自然风光和老朋友的欢聚让他的心情变得愉悦。然而这种美好只是短暂的,因为接下来的“潘郎今发白,陶令本家贫”揭示了崔侍御可能面临的生活困境和衰老的现实。最后一句“相送临京口,停桡泪满巾”则表达了作者在送别的场景中,内心的悲怆和不舍。

李嘉祐的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单纯的送别之作,它更深层地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百态的深刻理解。通过对崔侍御这一特定人物的描述,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世界,使读者能够从中获得共鸣和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