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王舍人竹楼

傲吏身闲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楼。
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王舍人竹楼》是唐代诗人李嘉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赞美王舍人的竹楼来表达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名的不屑。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1. 诗题与创作背景
  • 诗题解析:《寄王舍人竹楼》这一题目直译为“寄给王舍人的竹楼”,实际上是指诗人通过赞美竹楼来隐喻或象征王舍人的生活态度和性格。诗中,“傲吏”指的是王舍人,他在俗务之外,保持了一种超脱和闲适的生活方式。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官场的疏离感。诗人可能通过王舍人的竹楼,来表达自己对自由自在生活状态的向往。
  1. 艺术特色与表达手法
  • 对比手法:在诗中,作者用庄子的形象来比喻王舍人,暗示他的生活态度不受世俗功名的束缚,而是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这种对比手法使得王舍人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性和深度。
  • 意象运用:诗中的“西江取竹”和“起高楼”等意象,不仅描绘了竹楼的美丽景象,也象征着王舍人的生活态度。西江取竹强调了竹子的高洁品质,而“起高楼”则寓意着王舍人对高远理想的追求。
  1. 情感内涵与主题思想
  • 蔑视功名: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功名的淡漠,通过赞扬王舍人的“竹楼”,间接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不齿。
  • 闲适自得: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通过对王舍人竹楼的描述,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理念。

《寄王舍人竹楼》不仅是一首赞美王舍人竹楼的诗作,更是一篇寄托了诗人对闲适生活向往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唐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理想,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