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禅定寺阁

梵宇出三天,登临望八川。
开襟坐霄汉,挥手拂云烟。
函谷青山外,昆池落日边。
东京杨柳陌,少别已经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禅定寺阁》是唐代著名诗人宋之问创作的一首描绘登高远眺的古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及诗作内容等相关信息,具体如下:

  1. 创作背景
  • 《登禅定寺阁》约创作于唐高宗时期(650年-683年),这段时间里宋之问经历了曲折的人生历程。
  • 在这段充满挑战与变化的历史时刻,宋之问通过登高望远的方式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1. 作者生平
  •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或汾州(今山西汾阳)人。
  • 他出身于文学世家,祖父宋令文是唐代著名的学者,母亲也是一位才女。宋之问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其才华早显。
  • 宋之问的政治生涯也颇为波折,曾先后转任洛阳参军、尚书监丞、左奉宸内供奉等职,但因品行问题被流放钦州,最后不幸赐死于徙所。
  1. 诗作鉴赏
  • 诗中“梵宇出三天”,形容寺庙宏伟壮观,如同天宫一般,给人以震撼。
  • “开襟坐霄汉”展现了诗人站在高处,心胸开阔,意气风发的豪迈气概。
  •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从青山到落日,再到杨柳陌头,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画面。
  •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缅怀以及对未来可能重逢的期待与憧憬。

宋之问的《登禅定寺阁》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和志向的诗作,同时也是唐代诗歌的一个重要代表,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文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