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丹徒见赠之作

镇吴称奥里,试剧仰通才。
近挹人披雾,遥闻境震雷。
一朝逢解榻,累日共衔杯。
连辔登山尽,浮舟望海回。
以予惭拙宦,期子遇良媒。
赠曲南凫断,征途北雁催。
更怜江上月,还入镜中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李丹徒见赠之作》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一首五言诗,创作于唐高宗时期。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和深厚的情感内涵,成为唐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词原文
    镇吴称奥里,试剧仰通才。近挹人披雾,遥闻境震雷。一朝逢解榻,累日共衔杯。连辔登山尽,浮舟望海回。

  2. 作者简介:宋之问(656年—712年),字延清,初名少连,晚号之问,与杨炯并称“沈、宋”,有“文章宿世名”之誉。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七绝,对后世影响深远。尽管宋之问在仕途上遭遇挫折,但他的文学成就仍然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

  3. 作品鉴赏

  • 艺术风格:宋之问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他善于捕捉自然界的美,并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在这首诗中,他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
  • 情感表达:诗中的“近挹人披雾”和“遥闻境震雷”两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心情,既感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压迫,也展现了内心的坚韧。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戏剧性。
  • 意境营造: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场景,构建了一个和谐而充满生机的氛围。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与美好。

《酬李丹徒见赠之作》不仅体现了宋之问的诗歌才华,也展示了其深邃的人文情怀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这首诗作为唐代诗歌的瑰宝,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是研究唐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