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

浮湘沿迅湍,逗浦凝远盼。
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
赤岸杂云霞,绿竹缘溪涧。
向背群山转,应接良景晏。
沓障连夜猿,平沙覆阳雁。
纷吾望阙客,归桡速已惯。
中道方溯洄,迟念自兹撰。
赖欣衡阳美,持以蠲忧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是唐代诗人宋之问所作,描绘了从湘江源头至潭州衡山一带的自然风光和旅途见闻

在介绍这首诗时,我们不得不提及诗的作者宋之问。宋之问,字延清,出生于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以“沈宋体”闻名,与同时期的诗人沈佺期齐名。宋之问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其诗歌创作上,他的生平也颇具传奇色彩,尤其是在他因谄媚权贵而受到贬谪的命运中。

《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作为宋之问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才能。全诗如下:浮湘沿迅湍,逗浦凝远盼。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赤岸杂云霞,绿竹缘溪涧。向背群山转,应接良景晏。沓障连夜猿,平沙覆阳雁。纷吾望阙客,归桡速已惯。中道方溯洄,迟念自兹撰。赖欣衡阳美,持以蠲忧患。

此诗通过对湘江源头至潭州衡山这一壮美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如“赤岸杂云霞”、“绿竹缘溪涧”,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动态美。此外,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思乡之情,通过对旅途中所见美景的描述,寄托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美景的诗作,更是一部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资源和审美享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