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烛行

帝城九门乘夜开,仙车百两自天来。
列火东归暗行月,浮桥西渡响奔雷。
龙楼锦障连连出,遥望梁台如昼日。
梁台花烛见天人,平阳宾从绮罗春。
共迎织女归春幄,俱送常娥下月轮。
常娥月中君未见,红粉盈盈隔团扇。
玉樽交引合欢杯,珠履共踏鸳鸯荐。
漏尽更深斗欲斜,可怜金翠满庭花。
庭花灼灼歌秾李,此夕天孙嫁王子。
结缡初出望园中,和鸣已入秦筲里。
同心合带两相依,明日双朝入此微。
共待洛城分曙色,更看天下凤凰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析《花烛行》的文学魅力

《花烛行》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作品,以其丰富的意象、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文辞,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诗中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反映了他对人世间美好情感的追求。

在这首诗中,“帝城九门乘夜开,仙车百两自天来”描绘了一幅盛世繁华的画面,展现了皇宫深宅的壮丽与神秘;“平阳宾从绮罗春”则表达了贵族生活的美好以及与佳人的欢乐时光。这些诗句不仅让人感受到唐朝盛世的繁荣和富丽,更体现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的后半部更是以深情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人间烟火气:“共迎织女归春幄,俱送常娥下月轮”,通过织女和嫦娥这两个神话人物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相互祝福。“玉樽交引合欢杯,珠履共蹋鸳鸯荐”,则进一步描绘了宴会上的欢愉场景和人们之间的亲密无间。

诗中的高潮部分却带有一种悲凉之感:“庭花灼灼歌秾李,此夕天孙嫁王子。”在这里,作者巧妙地将天上的神仙与尘世的凡人联系起来,既表现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也透露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哀伤。而最后两句“结缡初出望园中,和鸣已入秦筲里”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了顶点。

《花烛行》不仅仅是一首赞美自然和爱情的诗歌,它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描述,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使诗歌具有了高度的审美价值,更使其成为了连接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的重要纽带。

《花烛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繁荣景象和诗人宋之问卓越的文学才华,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