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忆暕上人

一从持钵别,更未到人间。
好静居贫寺,遗名弃近山。
雨前缝百衲,叶下闭重关。
若便浔阳去,须将旧客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日忆暕上人》是唐代诗人李端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表达了作者对一位高僧的深切怀念。下面将从作品原文、赏析与注释、写作背景等方面进行介绍:

  1. 作品原文
  • 一从持钵别,更未到人间。 描述了自从僧人离开寺院后,再也没回到人间。
  • 好静居贫寺,遗名弃近山。 表达了作者对于清静生活的向往以及远离尘嚣的愿望。
  • 雨前缝百衲,叶下闭重关。 描绘了僧人在雨前修补衣物,叶落时闭门修行的生活场景。
  • 若便浔阳去,须将旧客还。 意味着如果僧人选择离去,他应当将那些曾经陪伴他的旧友带在身边。
  1. 作品赏析与注释
  • 诗意解析:《秋日忆暕上人》通过对一个僧人简朴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高洁境界和淡泊名利的心境。诗中透露出的是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际情感的淡漠态度。
  • 注释讲解:注释中提到了诗句中的“百衲”,是指用各种旧布片缝制而成的衣物,而“重关”则可能指关闭的门扉,用以象征僧人的隐逸生活。这些细节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使其更具层次感。
  • 作品赏析:赏析部分指出,这首诗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回忆,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情感宣泄。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诗人李端传达了对这位高僧深深的怀念之情。
  1. 写作背景
  • 创作时间:根据现有资料,这首诗作可能是在唐代某个特定的时期创作的,具体时间尚不明确。
  • 创作地点:虽然具体地点未提及,但可以推测,诗人可能在某个与僧人交往密切的地方,如寺庙等场所,写下了这首诗。
  • 个人经历:诗人李端的个人经历可能与这首诗的创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例如,他在旅途中偶遇这位僧人,从而引发了对过往时光的回忆和对人生哲思的思考。

《秋日忆暕上人》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忆,它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某些文化特征和个人情感。通过这首作品,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李端的内心世界,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