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惟良上人归润州

拟诗偏不类,又送上人归。
寄世同高鹤,寻仙称坏衣。
雨行江草短,露坐海帆稀。
正被空门缚,临岐乞解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惟良上人归润州》是唐代诗人李端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唐朝,表达了送别友人归乡的情感,并体现了对修行者生活的关注和理解。以下是对《送惟良上人归润州》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李端,字正己,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多以五言、七言为主,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李端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语言优美,在唐诗坛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2. 作品背景:《送惟良上人归润州》创作于唐朝时期,当时社会文化氛围较为开放,文人墨客常常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同时,唐朝时期佛教盛行,许多文人雅士都曾与僧人有过交往,因此对于修行者的描绘也成为了诗歌创作的一部分。此诗即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创作而成,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生活态度。

  3. 诗歌原文及其翻译:原文如下:“拟诗偏不类,又送上人归。寄世同高鹤,寻仙称坏衣。雨行江草短,露坐海帆稀。正被空门缚,临岐乞解围。”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送别的场景。开篇“拟诗偏不类”意味着诗人在创作时的心境与常规不同,可能是由于送别之需让他感到格外沉重,这反映了诗人对离别场合的特殊感受。

李端的《送惟良上人归润州》不仅是唐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诗人的创作风格,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