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苗员外山

古人留路去,今日共君行。
若待青山尽,应逢白发生。
谁知到兰若,流落一书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苗员外山行》是唐代诗人李端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述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共同旅行、珍惜时光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在探讨《与苗员外山行》的文学价值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年岁较轻却才华卓越。他的诗风清新脱俗,与司空曙相似,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也对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2. 诗歌内容:《与苗员外山行》首句“古人留路去”便设定了一个历史悠久的背景,暗示着这里曾经有过许多前人的足迹。诗中“今日共君行”展现了诗人和友人共同踏上旅途的场景,而“若待青山尽,应逢白发生”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及生命无常的思考,反映了一种对当下生活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3. 艺术特色:该诗的语言简练而含蓄,通过对山水风光的描绘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例如,“谁知到兰若,流落一书名”一句透露出诗人对过往经历和所藏书籍的感慨。这种表达手法不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绪变化,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4. 历史与文化价值:李端的这首诗不仅是其个人创作的体现,也是唐代文化的一部分。通过了解这类古典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以及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与苗员外山行》作为一首五言律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而且体现了唐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诗歌创作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