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其二)

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
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
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
此生随万物,何路出尘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其二)》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作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根据诗中的意境与内容推测,它创作于杜甫在唐朝晚期的某个时期。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生于唐初,卒于唐末,是与李白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他自号少陵野老,以其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而闻名于世,被誉为“诗圣”。杜甫的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反映社会现实的写实之作,也有表达个人情感的抒情诗作。他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

  2. 诗歌原文
    简易高人意,匡床竹火炉。
    寒天留远客,碧海挂新图。
    虽对连山好,贪看绝岛孤。
    群仙不愁思,冉冉下蓬壶。

  3. 艺术风格:杜甫的诗风朴实无华而内含深意,语言平易却不失力度。他在诗中常常借助自然景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通过描绘山水画等具体对象,传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杜甫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将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悲凉与希望巧妙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

  4. 文学价值:此诗不仅展现了杜甫深邃的艺术造诣,也体现了他对绘画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感悟。通过对画作的细致观察和内心体验,杜甫将山水画中的意象与自己的情感相融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

  5. 历史影响:杜甫的诗歌不仅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许多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其影响力跨越时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去追求真理、探索美与和谐。

杜甫的《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其二)》不仅是一首描绘山水画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品。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内涵,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热爱古典文学的人而言,这首诗作无疑是值得深入研究和品味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