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黄家亭子二首

山豁何时断,江平不肯流。
稍知花改岸,始验鸟随舟。
结束多红粉,欢娱恨白头。
非君爱人客,晦日更添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黄家亭子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这首诗充分展示了杜甫的文学才华及其对自然美和人情世故的深刻感悟,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与感慨。

诗中“山豁何时断,江平不肯流”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静谧与河流的不羁,形成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景象。然而,随后“稍知花改岸,始验鸟随舟”一句,又似乎透露出一种微妙的转变,暗示了即使是最平常的景象也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和变化。

“结束多红粉,欢娱恨白头”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易逝的感慨,通过色彩和人物状态的变化,传达了时间无情的主题。而“非君爱人客,晦日更添愁。”这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在特定节日(晦日,即月末)的情感状态,这种情感的增添可能源于外在环境的影响或是内心情绪的波动。

诗的后半部分,如“有径金沙软,无人碧草芳”与“野畦连蛱蝶,江槛俯鸳鸯”等句,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图。这里的自然美景不仅提供了视觉上的享受,更是诗人心灵的慰藉。然而,“日晚烟花乱,风生锦绣香”一句,虽描述了美丽的夜景,但同时也暗含了繁华背后的寂寞与孤独。最后两句“不须吹急管,衰老易悲伤”,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生命无常的感伤。

杜甫的《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黄家亭子二首》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美学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抒情,杜甫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展现出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也给后世读者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