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与苏司业,兼随郑广文。
采花香泛泛,坐客醉纷纷。
野树歌还倚,秋砧醒却闻。
欢娱两冥漠,西北有孤云。
九日五首(其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五首·其三》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当时杜甫在长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情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九日五首·其三》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他的诗作以现实主义风格著称,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杜甫一生历经坎坷,多次因政治原因流离失所,但他始终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留下了大量的优秀诗作。
诗作背景: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九月九日,当时杜甫因参与反对朝廷的政治活动被贬至长安北方,途经成西金光门时遭遇郭子仪大军的到来。由于政治局势的变化和个人境遇的艰难,他选择逃离长安,前往凤翔投奔肃宗。这一系列的经历使得他在《九日五首·其三》中流露出了深深的忧虑与无奈。
主题探讨:诗中的“旧与苏司业,兼随郑广文”指的是杜甫曾经的朋友苏司业和郑广文,他们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可能遭受打压或排挤。而“采花香泛泛,坐客醉纷纷”则描绘了一个宴会场景,人们在花间举杯畅饮,欢声笑语中透露出某种逃避现实、沉溺于酒肉之乐的情绪。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杜甫个人的处境,也映射出那个时代社会的风气和人们的心态。
《九日五首·其三》作为杜甫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唐代社会的风貌,还深刻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杜甫的诗歌艺术以及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