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听角

戍楼鸣画角,寒露滴金枪。
细引云成阵,高催雁着行。
唤回边将梦,吹薄晓蟾光。
未遂终军志,何劳思故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边城听角》是唐代诗人高骈的作品,其原文为“戍楼鸣画角,寒露滴金枪。细引云成阵,高催雁著行。唤回边将梦,吹薄晓蟾光。未遂终军志,何劳思故乡”。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简单介绍:

  1. 作品概述
  • 高骈(821—887),字千里,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曾任多个要职,包括天平、荆南、镇海、淮南等镇节度使,曾入蜀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并在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在成都开挖护城河,修筑罗城,增强了成都的军事防御能力。
  • 《边城听角》作为高骈作品中的一部分,反映了他对边陲战事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将士生活的细腻描写。
  1. 作品鉴赏
  • 诗中通过戍楼上的画角声,描绘了边塞秋日的宁静与凄凉,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艰苦生活状态的同情与关注。
  • “寒露滴金枪”一句,以寒露和金枪作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以及将士们在边关面临的严峻挑战。
  • “唤回边将梦,吹薄晓蟾光”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他们坚守岗位、保家卫国精神的赞扬。

《边城听角》不仅仅是一首描写战争和戍边将士生活的诗歌,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对国家安危、边疆稳定的深切忧虑。这首诗体现了高骈对边陲战事的深刻理解和对将士生活的真挚同情。通过对戍楼、画角、寒露、金枪等元素的精心刻画,以及深情的呼唤和期盼,展现了一位文人对国事的关注和对战士的敬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