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夕喜友生至

天涯行欲遍,此夜故人情。
乡国别来久,干戈还未平。
灯残偏有焰,雪甚却无声。
多少新闻见,应须语到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冬夕喜友生至》是唐代诗人李咸用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冬日晚上与朋友相遇时的愉悦心情和对时局的关切。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李咸用,唐末五代诗人,生平不详,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状况,语言简练,情感真挚。
  1. 诗词原文
天涯行欲遍,此夜故人情。  
乡国别来久,干戈还未平。  
灯残偏有焰,雪甚却无声。  
多少新闻见,应须语到明。  
  1. 诗歌内容
  • 天涯行欲遍,此夜故人情:表达了诗人因远离家乡而感到孤单,但在这个特定的夜晚,与朋友相聚,增添了一份温馨。
  • 乡国别来久,干戈还未平: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分裂、战争不息的忧虑。
  • 灯残偏有焰,雪甚却无声: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灯火微弱却依然坚持,大雪纷飞却保持沉默,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坚韧和对和平的渴望。
  • 多少新闻见,应须语到明:可能指的是通过交谈来传递消息,让更多人了解当前的局势。
  1. 诗词鉴赏
  • 情感丰富: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朋友相聚的喜悦,也有对国家动荡不安的忧虑,情感细腻。
  • 意象生动:如“灯残偏有焰”中的“焰”象征着温暖和希望,“雪甚却无声”中的“无声”则传达出一种沉静和内敛的氛围。
  • 语言精炼: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每个字都经过精心挑选,以最恰当的方式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李咸用的《冬夕喜友生至》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以及诗人的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