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修睦上人听猿

禅客闻犹苦,是声应是啼。
自然无稳梦,何必到巴溪。
疏雨洒不歇,回风吹暂低。
此宵秋欲半,山在二林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修睦上人听猿》是唐代诗人李咸用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诗词原文
    禅客闻犹苦,
    是声应是啼。
    自然无稳梦,
    何必到巴溪。
    疏雨洒不歇,
    回风吹暂低。
    此宵秋欲半,
    山在二林西。

  2. 诗词翻译

  • 禅客听闻仍感痛苦,
  • 这种声音仿佛是哀鸣。
  • 自然中没有安稳的梦境,
  • 何必非要去到巴溪呢?
  • 细雨连绵不断,不停歇地落下,
  • 微风轻轻吹拂,暂时降低了声音。
  • 这个夜晚,秋天快要过去一半了,
  • 群山还在两林之西。
  1. 创作背景:该诗的创作年代未明确指出,但可以推断它属于唐代诗歌。由于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咸用的作品,其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的宗教氛围、文人雅集以及佛教文化紧密相关。在唐代,禅宗思想广泛传播,许多文人墨客都对佛教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并借以抒发个人情感或进行哲理思考。李咸用作为唐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中常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深邃的艺术境界,而《和修睦上人听猿》便是他此类作品中的典型代表,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风格和深邃含义。

这首唐诗不仅是李咸用艺术才华的体现,也是唐代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这首作品能够感受到唐代文化的繁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