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刘三礼陈孝廉言志

真宰无私造化均,年年分散月中春。
皆期早蹑青云路,谁肯长为白社人。
宋国高风休敛翼,圣朝公道易酬身。
大须审固穿杨箭,莫遣参差鬓雪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刘三礼陈孝廉言志》是唐代李咸用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及背景:

  1. 诗歌原文
    真宰无私造化均,年年分散月中春。
    皆期早蹑青云路,谁肯长为白社人?
    宋国高风休敛翼,圣朝公道易酬身。
    大须审固穿杨箭,莫遣参差鬓雪新。

  2. 主题内容

  • 自然与抱负的比喻:诗中开头两句“真宰无私造化均,年年分散月中春”运用了自然界每年四季更替的景象来比喻人生的无常和变化。这里的“真宰”指的是天地间的自然法则,而“造化均”则表示万物皆有其自然的生成与发展。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隐喻着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
  • 个人抱负与社会理想的对比: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向表达个人抱负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皆期早蹑青云路,谁肯长为白社人?”表达了诗人追求社会进步、渴望早日实现理想的愿望,而“谁肯长为白社人”则是说那些安于现状、不求上进的人。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中某些人缺乏进取心、满足现状的批评与讽刺。
  • 道德修养与政治抱负:诗中的最后一部分“宋国高风休敛翼,圣朝公道易酬身。”强调的是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正直的政治行为。“宋国高风”可能指宋朝时期的政治清明、风气良好,“休敛翼”则意味着不要因为个人安逸而停止努力。而“圣朝公道易酬身”则表明在正义的国家里,个人的才华和努力能够得到公正的回报。
  • 自我要求与岁月流转:“大须审固穿杨箭,莫遣参差鬓雪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同时也提醒自己要珍惜时光,避免因年华老去而错失良机。“穿杨箭”是一种古代的射箭技巧,意指精准和迅速,这里用来比喻把握机遇的能力。“莫遣参差鬓雪新”则是指不要让自己的白发成为遗憾,暗示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充分利用时间,不留遗憾。
  1. 历史背景
  • 作者生平简介:李咸用生活在唐代,他的文学成就在当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据史料记载,李咸用曾参与科举考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他并未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他的作品多反映了个人对于社会现实的看法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 时代背景分析: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开放和繁荣的时期,社会风气相对开明,文人墨客普遍注重抒发个人情感与抱负。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李咸用的诗歌也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特点。
  1. 艺术特色
  • 诗歌意象的运用:《与刘三礼陈孝廉言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自然意象,如“真宰”、“造化均”、“月中春”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得整首诗具有了较高的审美价值。
  • 诗歌形式的创新:此诗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这种形式简洁明快,便于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七言绝句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
  • 语言风格的典雅:李咸用的诗歌风格偏向于典雅,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在这首诗中,他巧妙地使用了平仄和押韵的技巧,使得诗歌更加悦耳动听。
  1. 文学价值
  • 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度:《与刘三礼陈孝廉言志》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抱负的诗歌,它还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问题。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诗人表达了对于社会进步和个人价值的认同。
  • 体现个人情感的真实性: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于时间、机遇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这些情感真实而深刻,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这种情感的真实表达是诗歌感染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 传承文化价值的重要性:作为唐代的文学作品,李咸用的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与刘三礼陈孝廉言志》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抱负和理想的诗歌,它还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欣赏到李咸用卓越的文学才能,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关于人生哲学、社会责任和历史变迁等方面的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