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友生春夜闻雨

春雨三更洗物华,乱和丝竹响豪家。
滴繁知在长条柳,点重愁看破朵花。
檐静尚疑兼雾细,灯摇应是逐风斜。
此时童叟浑无梦,为喜流膏润谷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友生春夜闻雨》是唐代李咸用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春雨夜的景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和内心的情感体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1. 诗歌原文
  • 春雨三更洗物华:春雨在深夜悄然而至,洗涤着万物,仿佛给大地带来了新生。
  • 乱和丝竹响豪家:随着春雨的到来,家中的乐器声与外面淅沥的声音交织,营造出一种豪放的氛围。
  • 滴繁知在长条柳:春雨滴滴答答地落下,似乎能够听到雨水打在柳枝上的声音,增添了一丝生动感。
  • 点重愁看破朵花:细雨点点落在花朵上,让原本盛开的花也变得有些凋零,透露出一丝忧愁。
  • 檐静尚疑兼雾细:虽然外面的雨势不大,但在安静的夜晚中,仍然让人感觉有些迷蒙,好像连雾气也变得更加浓密了。
  • 灯摇应是逐风斜:室内的灯光摇曳不定,仿佛随风倾斜,给人一种飘摇不定的感觉。
  • 此时童叟浑无梦:在这个宁静的夜晚,无论是孩童还是老人,都没有入睡,都在聆听着这场春雨的演奏。
  • 为喜流膏润谷芽:对于农民来说,这样的雨水正是滋润田地的好时机,他们为此感到高兴。
  1. 作者简介
  • 唐代诗人李咸用的生平不详,但根据这首诗的风格和内容,可以推断他是一位善于描写自然景色的文人。他的诗作往往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这也是他能创作出如此优美诗句的原因之一。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对春雨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意境深远。
  • 意象鲜明: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经过精心挑选,如“柳”和“花”,这些意象不仅形象,而且富有诗意,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 语言精炼: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每一个字都经过了深思熟虑的选择,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同友生春夜闻雨》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作。它不仅展示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对自然的感悟和表达,以及他们在艺术创作中的深厚功底和独特风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