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山亭侍宴应制

黄金瑞榜绛河隈,白玉仙舆紫禁来。
碧树青岑云外耸,朱楼画阁水中开。
龙舟下瞰鲛人室,羽节高临凤女台。
遽惜欢娱歌吹晚,挥戈更却曜灵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太平公主山亭侍宴应制》是唐代李峤的作品,属于七绝律诗。该诗作于唐朝景龙三年的八月十三日,展现了太平公主山亭侍宴的场景。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分析:

  1. 作者介绍
  • 李峤(约645年—约713年),字巨山,唐朝诗人,有“诗家夫子”之称。他曾任左拾遗、凤阁舍人等职,与宋之问齐名,合称“李宋”。李峤擅长五言古诗,其诗风清新俊逸,富有才情。
  1. 作品原文:《太平公主山亭侍宴应制》
    黄金瑞榜绛河隈,白玉仙舆紫禁来。
    碧树青岑云外耸,朱楼画阁水中开。
    龙舟下瞰鲛人室,羽节高临凤女台。

  2. 诗意解析

  • 第一联:“黄金瑞榜绛河隈,白玉仙舆紫禁来。”这两句描写了一幅富丽堂皇的场景,金黄的宝榜悬挂在绛河边,白玉制成的仙车缓缓驶入紫禁城,象征着尊贵与荣耀。
  • 第二联:“碧树青岑云外耸,朱楼画阁水中开。”描绘了山亭周边的自然景观,碧绿的树木在云端之外显得格外醒目,而朱红的楼阁倒映在水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 第三联:“龙舟下瞰鲛人室,羽节高临凤女台。”这里的“龙舟”指的是皇家船只,它俯瞰着鲛人的居所,而船上的羽节则高悬在凤女的台上,寓意着高贵和尊贵。

《太平公主山亭侍宴应制》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境,展示了太平公主山亭侍宴的繁华与辉煌。这首诗不仅是对当时贵族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对盛世繁荣的一种颂扬。通过对这首作品的赏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以及诗人李峤的艺术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