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妇行

十年倡家妇,三秋边地人。
红妆楼上歇,白发陇头新。
夜夜风霜苦,年年征戍频。
山西长落日,塞北久无春。
团扇辞恩宠,回文赠苦辛。
胡兵屡攻战,汉使绝和亲。
消息如瓶井,沉浮似路尘。
空馀千里月,照妾两眉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倡妇行》是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一首乐府诗,反映了边地妓女的辛酸生活以及战争对她们的影响。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背景:李峤,字巨山,唐朝赵州赞皇(今属河北省)人,是一位著名的唐诗人。他的作品广泛涉及政治、社会生活等题材,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 诗歌内容: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述了一位十年间一直在歌厅卖唱的妇女的生活经历。她从红妆照楼到白发陇头,经历了风霜与苦楚,年复一年地承受着征戍的折磨。她的生涯充满了无奈和辛酸,尤其是在边远地区,长日的落日与无春的塞北让她倍感孤独和凄凉。《倡妇行》不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描述,更折射出当时社会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忽视以及战争对平民百姓生活的破坏。

  3. 文学价值:《倡妇行》作为唐代的乐府诗,展现了李峤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才能。其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对细节的精细刻画,成功地传达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批判精神,通过诗歌这一形式,向读者揭示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破坏性影响。

  4. 历史影响:尽管《倡妇行》本身不是非常广为人知,但作为唐代诗歌的一部分,它对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化背景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通过对李峤以及其他唐代诗人的诗歌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和社会风貌。

《倡妇行》不仅是一首描绘边地妓女生活状态的乐府诗,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时代印记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唐代诗歌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