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夜月

寒光垂静夜,皓彩满重城。
万国尽分照,谁家无此明。
古槐疏影薄,仙桂动秋声。
独有长门里,蛾眉对晓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长安夜月》是一首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色以及作者的生平背景:

  1. 诗歌原文
    寒光垂静夜,皓彩满重城。
    万国尽分照,谁家无此明。
    古槐疏影薄,仙桂动秋声。
    独有长门里,蛾眉对晓晴。
  2. 诗句解析
  • 寒光与皓彩:首联“寒光垂静夜,皓彩满重城”,描绘了深夜长安城的宁静和明亮。
  • 普照与独特:“万国尽分照,谁家无此明”体现了长安作为都城的光辉照耀到每一个角落的景象。
  • 自然景观与人文:“古槐疏影薄,仙桂动秋声”展现了自然景观与文人雅致的结合。
  • 孤独与美好:“独有长门里,蛾眉对晓晴”表达了在这样美好的夜晚中,只有某些地方(可能是宫廷)依然灯火通明,美女们依旧美丽。
  1. 诗人介绍
  • 杜牧的简介:杜牧是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他的文学成就以七言绝句见长,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一生仕途多变,曾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
  • 政治生涯:杜牧曾在朝廷担任过多个职位,包括弘文馆校书郎、司勋员外郎等职务。他的政治生涯虽然起伏,但他的文学作品广为流传。
  1. 诗歌鉴赏
  • 艺术特色:《长安夜月》以其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对长安夜色的细腻描绘。这首诗不仅是咏史抒怀,也反映了杜牧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流露。
  • 历史价值: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杜牧的诗歌具有重要地位,他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真实面貌及其文化风貌。
  1. 文化影响
  • 诗歌地位:《长安夜月》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广泛传颂,其影响力延续至今。
  • 教育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了解唐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状况,同时提升语言表达和文化素养。

《长安夜月》不仅因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受到后世推崇,还因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而成为研究唐代诗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能感受到唐朝社会的繁华与繁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