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侍郎于阳羡里富有泉石牧亦于阳羡粗有薄产叙旧述怀因献长句四韵

冥鸿不下非无意,塞马归来是偶然。
紫绶公卿今放旷,白头郎吏尚留连。
终南山下抛泉洞,阳羡溪中买钓船。
欲与明公操履杖,愿闻休去是何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阳羡长句》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通过描述李侍郎在阳羡地区富有泉石和牧亦在阳羡粗有薄产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该诗歌的介绍:

  1. 诗歌背景:此诗应是李白游历江南后所作。李白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供奉翰林,因赋“清平调”词而受到唐玄宗赏识,成为翰林待诏。然而不久之后他就离开了长安。天宝三载(公元744年),他奉召入京,供奉翰林,因不能得到重用,再次离开长安。安史之乱爆发时,李白游华山,南下回宣城,后上庐山。756年,李白被三次邀请入朝为谏议大夫,均辞官而去。同年11月,李白病逝于安徽当涂县。

  2. 诗歌原文
    李侍郎于阳羡里富有泉石,牧亦于阳羡粗有薄产,叙旧述怀,因献长句四韵。

  3. 诗歌鉴赏

  • 从内容上看,本首诗描写了两位朋友李侍郎与牧之间的交往和情感。诗中通过“富有泉石”、“粗有薄产”等字眼,描绘了他们各自的生活环境和所拥有的资源。
  • 从结构上分析,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起兴手法。诗的开头部分直接点出了两位主角的身份——李侍郎与牧。接着,作者以“叙旧述怀”作为过渡,引出了两人之间的交流和情感表达。最后,通过“献长句四韵”这一动作,将整个故事推向了高潮。
  • 在艺术手法方面,诗人运用了比喻、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富有泉石”可以象征着李侍郎的生活状态及其内心的丰富与充实;而“粗有薄产”则暗示了牧的生活虽然不富裕但却充满希望与活力。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整首诗的独特魅力与深刻内涵。

通过对《阳羡长句》这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出,李白在创作时不仅注重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而且还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李白的诗歌作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