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监察病假满送韦楚老拾遗归朝

洛桥风暖细翻衣,春引仙官去玉墀。
独鹤初冲太虚日,九牛新落一毛时。
行开教化期君是,卧病神祇祷我知。
十载丈夫堪耻处,朱云犹掉直言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杜牧的《洛中监察病假满,送韦楚老拾遗归朝》是一首描写诗人与友人别离情感的七言律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色及历史意义:

  1. 诗歌原文与赏析
  • 诗歌原文:“洛桥风暖细翻衣,春引仙官去玉墀。独鹤初冲太虚日,九牛新落一毛时。行开教化期君是,卧病神祇祷我知。十载丈夫堪耻处,朱云犹掉直言旗。”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洛阳监察使韦楚老因病请假归朝的情景。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志向和抱负。
  • 首联:“洛桥风暖细翻衣,春引仙官去玉墀”描绘了洛桥春日的景象,以及韦楚老离开的场景。
  • 颔联:“独鹤初冲太虚日,九牛新落一毛时”则通过鹤和牛的形象,寓意韦楚老虽身体有恙,但精神依然如初。
  • 颈联:“行开教化期君是,卧病神祇祷我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职责的理解和对韦楚老健康状况的关切。
  • 尾联:“十载丈夫堪耻处,朱云犹掉直言旗”则总结了韦楚老的人生经历,并表达了对友人的崇高敬意。
  • 艺术特色:《洛中监察病假满,送韦楚老拾遗归朝》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真挚情感和高尚人格的追求。诗中的意象丰富,寓意深刻,既体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展示了其高远的志向。
  1. 诗歌背景与意义
  •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唐代杜牧任监察御史期间。当时,由于政治斗争的需要,许多官员因各种原因离职或被贬。杜牧作为一位正直的官员,对于这样的现象感到痛心疾首,因此写下了这首诗。
  • 历史意义: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官场的腐败,也表现了诗人对正义和理想追求的热情。它提醒后人要珍惜和平,反对腐败,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独立的人格魅力。
  1. 文学价值与影响
  • 文学价值:这首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著称。它不仅是研究唐代文人生活和情感的重要文献,也是理解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的重要作品。
  • 文化影响: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不仅因其艺术成就受到赞誉,更因其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被后世广泛传颂和研究。
  1. 与其他文学作品的比较
  • 与杜甫诗歌相比:虽然杜牧和杜甫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但他们的诗风有所不同。杜甫擅长描写社会现实和个人感慨,而杜牧则更多关注个人的情感和抱负。在《洛中监察病假满,送韦楚老拾遗归朝》中,杜牧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对官场的批评,展现了他的独立人格和坚定立场。
  • 与其他唐代诗歌相比:在唐代众多优秀的诗歌作品中,杜牧的这首《洛中监察病假满,送韦楚老拾遗归朝》同样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官场的批判,还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1. 现代应用与价值
  • 教育意义:在当今社会,这首诗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鼓励人们追求真理和正义,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同时,它也启示我们在面对困境时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
  • 文化传承: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这首诗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让人们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杜牧的《洛中监察病假满,送韦楚老拾遗归朝》不仅是一首诗文作品,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历史和文化意义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也能从中汲取到人生智慧和道德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