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菊

篱东菊径深,折得自孤吟。
雨中衣半湿,拥鼻自知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折菊》是唐朝诗人杜牧创作于公元828年的一首五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属西安)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以诗歌而闻名,尤擅长七言律诗和绝句。杜牧在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后世誉为“小李白”。他的诗歌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尤其擅长表达豪情壮志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他的诗作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对后世文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2. 作品原文及翻译:篱东菊径深,折得自孤吟。雨中衣半湿,拥鼻自知心。《九月十二日折菊》是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此诗描绘了诗人重阳节时欣赏菊花的情景。诗中写道:“黄菊芬芳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枝。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陆游以其丰富的文学素养和深刻的社会关怀,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3. 文学背景与社会影响:杜牧的《折菊》是其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之一。通过这首短小精悍的古诗,读者可以窥见杜牧对自然界美景的独特感悟和对人生哲思的深刻反思。陆游的《九月十二日折菊》同样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以及对传统节日习俗的参与。两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还反映了他们的时代精神和文化追求。

杜牧的《折菊》与陆游的《九月十二日折菊》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它们不仅各自具有深刻的艺术价值,也共同构成了中华诗词宝库中的璀璨篇章,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审美典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