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晚泊江上寺

久劳风水上,禅客喜相依。
挂衲虽无分,修心未觉非。
日沈山虎出,钟动寺禽归。
月上潮平后,谈空渐入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杜荀鹤的《舟行晚泊江上寺》是一首描绘诗人在夜晚乘舟停泊于江边寺庙中,与僧人共同修行、讨论佛理的诗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
    久劳风水上,禅客喜相依。
    挂衲虽无分,修心未觉非。
    日沈山虎出,钟动寺禽归。
    月上潮平后,谈空渐入微。
  2. 诗句解析
  • 久劳风水上:诗人长时间在船上劳作,使得身心疲惫,需要休息。这里的“风水上”指代的是船只在水面上行,而“久劳”则强调了诗人工作的辛苦。
  • 禅客喜相依:僧人对于诗人这样的行者表示欢迎和友好。“禅客”指的是修行者或和尚,他们喜爱这种能和他们交流思想的朋友,而“相依”则表现了双方的默契和亲近。
  • 挂衲虽无分:尽管诗人穿着简单的袈裟(挂衲),但并未有过多的世俗欲望,他的心志专注于修行,追求精神上的提升。“挂衲”即僧衣,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简朴的生活方式。
  • 修心未觉非:诗人虽然努力修行,但没有达到完全觉悟的境界。这里的“修心”是指内心的修炼,“未觉非”意味着诗人尚未找到真正的智慧。
  • 日沈山虎出:太阳落山时,山中的野兽开始出现活动。这反映了自然界生物活动的规律性,同时也暗喻时间的流逝。
  • 钟动寺禽归:随着寺庙的钟声响起,寺内的鸟兽开始归巢。这里的“钟动”指的是寺庙的钟声,而“寺禽归”则形象地描绘了鸟儿归巢的情景。
  • 月上潮平后:月亮升起,潮水涨平,为夜行增添了一份静谧。这里的“月上潮平”描绘了夜晚宁静的自然景象,而“谈空渐入微”则暗示了诗人在此过程中逐渐领悟到佛理的微妙之处。
  1. 作品意义
    这首诗不仅是杜荀鹤对自然美景和修行生活的记录,更是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这首诗,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环境的变化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唐代社会与文化的窗口。
  2. 作者介绍
    杜荀鹤,唐代诗人。他的作品多关注民生疾苦,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杜荀鹤的诗歌以简洁明快著称,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将生活中的细节描绘得淋漓尽致。他在仕途不顺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这种精神在诗歌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3. 艺术价值
    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在于它所展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对内心情感的真挚表达,诗歌构建了一个既有外在美又有内在韵律的艺术世界。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诗意的生活和哲学的思考。

杜荀鹤的《舟行晚泊江上寺》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从而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到一丝慰藉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