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上人东林禅居

草堂每多暇,时谒山僧门。
所对但群木,终朝无一言。
我心爱流水,此地临清源。
含吐山上日,蔽亏松外村。
孤峰隔身世,百衲老寒暄。
禅户积朝雪,花龛来暮猿。
顾余守耕稼,十载隐田园。
萝筱慰舂汲,岩潭恣讨论。
泄云岂知限,至道莫探元。
且愿启关锁,于焉微尚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无尽上人东林禅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通过描绘草堂闲适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草堂每多暇,时谒山僧门。
    所对但群木,终朝无一言。
    我心爱流水,此地临清源。
    含吐山上日,蔽亏松外村。
    孤峰隔身世,百衲老寒暄。
    禅户积朝雪,花龛来暮猿。
    顾余守耕稼,十载隐…
  2. 诗歌赏析
  • 草堂与自然:《无尽上人东林禅居》描绘了一个典型的禅宗隐逸场景,草堂中的主人公在众多树木包围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平静。这种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许多文人墨客追求的理想境地。
  • 内心的抒发:整首诗没有直接表达情感,而是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和对流水、山峰的描绘,隐喻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例如,“我心爱流水,此地临清源”表达了诗人对清澈水源的喜爱和对自然源头的向往。
  • 禅宗思想的体现:诗中还体现了禅宗的思想。如“孤峰隔身世,百衲老寒暄”暗示了超脱世俗纷扰的境界。这些诗句都反映了李颀对禅宗哲学的理解和实践。
  1. 创作背景
  • 《无尽上人东林禅居》的创作背景不详,但结合其内容可以推测这是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李颀登进士第后,他选择隐居山林,以读书和游历为乐的时期所作。
  1. 艺术特色
  • 意境的营造:《无尽上人东林禅居》通过简洁的文字和朴素的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返璞归真的意境。诗人通过观察和感受自然环境,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语言的运用: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画面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例如,“含吐山上日,蔽亏松外村”这样的描绘,不仅展示了景物的美,也反映了诗人的情感。

《无尽上人东林禅居》不仅是一首反映禅宗生活哲理的诗作,还是一首充满诗意和美感的文学作品。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