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张果先生

先生谷神者,甲子焉能计。
自说轩辕师,于今几千岁。
寓游城郭里,浪迹希夷际。
应物云无心,逢时舟不系。
餐霞断火粒,野服兼荷制。
白雪净肌肤,青松养身世。
韬精殊豹隐,炼骨同蝉蜕。
忽去不知谁,偶来宁有契。
二仪齐寿考,六合随休憩。
彭聃犹婴孩,松期且微细。
尝闻穆天子,更忆汉皇帝。
亲屈万乘尊,将穷四海裔。
车徒遍草木,锦帛招谈说。
八骏空往还,三山转亏蔽。
吾君感至德,玄老欣来诣。
受箓金殿开,清斋玉堂闭。
笙歌迎拜首,羽帐崇严卫。
禁柳垂香炉,宫花拂仙袂。
祈年宝祚广,致福苍生惠。
何必待龙髯,鼎成方取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张果先生》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王阳明所作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谒张果先生

先生不居世,独往山林里。

道在无为中,身心皆自在。

功名利禄外,心事如浮云。

何须求富贵,天地自生春。

这首诗描绘了张果先生的高尚品德和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王阳明通过描述张先生不居于世、独往山林里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无为而治的理想境界的追求。同时,他强调心事如浮云,不必过于执着功名利禄,认为天地自有春色,无需刻意求取富贵。

这首诗体现了王阳明哲学中的“致良知”思想,即通过内心的修养和反省来达到道德完善的目的。他的作品往往以哲理性的语言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并鼓励人们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