毙驴

蹇驴秋毙瘗荒田,忍把敲吟旧竹鞭。
三尺焦桐背残月,一条藜杖卓寒烟。
通吴白浪宽围果,倚蜀青山峭入天。
如画海门支肘望,阿谁家卖钓鱼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毙驴》是唐代李洞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人背景:李洞,字集虚,号玉溪生,晚唐诗人。他生活在唐朝晚期,与贾岛、刘沧并称“大中三李”,在诗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 诗词原文
    蹇驴秋毙瘗荒田,忍把敲吟旧竹鞭。
    三尺焦桐背残月,一条藜杖卓寒烟。
    通吴白浪宽围国,倚蜀青山峭入天。
    如画海门支肘望,阿谁家卖钓鱼船。
  3. 诗词赏析:李洞的《毙驴》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著称。诗中通过对蹇驴的描述,表达了对生命无常、世事变幻的感慨。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秋天萧条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消逝的无奈和哀伤。后四句则转向自然景物,以白浪、青山等元素构建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水画。整首诗通过对比枯败与生机、现实与理想的画面,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哲学思想。
  4. 艺术风格:李洞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并将其转化为富有哲理的艺术形象。他的诗作多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这种形式既便于表达简洁的情感,又能展现出丰富的想象空间。
  5. 文化影响:《毙驴》作为李洞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在唐代享有盛誉,而且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成为研究唐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文献。

《毙驴》不仅是李洞个人才华的体现,更是唐代文化和审美情趣的反映。通过这首诗,可以领略到唐代文人对于生命、自然以及社会现实的独到见解和深厚情感。

相关推荐